九十年传承 四十年回顾 一百年跨越

外圆内方的才女①

  杨绛(1911年—2016年),本名杨季康,杨绛是她的笔名。著名翻译家,代表译作有西班牙文学经典《堂吉诃德》;她也是著名剧作家、小说家、散文家,著有《称心如意》《洗澡》《干校六记》《我们仨》等。丈夫钱钟书,中国现代著名作家、文学研究家。

  1935年,杨绛随钱钟书赴英法留学,1938年学成归国。1939年秋,原振华中学校长王季玉力邀杨绛出任振华中学上海分校校长一职,学校办得颇有特色。但是杨绛始终对行政工作没什么兴趣,她更属意文学创作。一年后,她从振华中学上海分校辞职。1940年起,在工部局北区小学上课,同时开始了剧本《称心如意》的创作。杨绛在工部局北区小学先后任教三年。1943年秋,日本侵略军强行接收工部局小学,杨绛立即辞去了教职。

  

“她像一个帐篷,把身边的人都罩在里面,外面的风雨由她来抵挡”

  1938年,杨绛一家三口乘坐海轮,从欧洲回国。她与钱钟书②都晕船。一次大风浪中,杨绛突然悟出不晕的办法:船身倾斜厉害,舷窗外,一会儿全是水,一会儿全是天,波动幅度大,人自然会晕;她教钱钟书,不要以自己为中心,而以船为中心,让自己随着船倾斜,这样永远头在天之下,脚在水之上,不波动了。钱钟书照做,果然不晕了。他说:为人之道也如此。

  归国后,抗战、内战、“文革”、改革开放……每一次,杨绛都拿出了当年“不晕船”的见识,适应环境,但并非与世沉浮,而是暗藏气节。

1941年杨绛在工部局北区小学工作期间留影

写喜剧:既为生计,也是抗日

  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,日军进驻上海租界。杨绛在工部局北区小学③当老师,得坐公共租界的有轨电车上班。电车驶至黄浦江大桥,乘客排队步行过桥,并向把守桥头的日军鞠躬,杨绛不愿行礼,往往低头而过,侥幸没被日军注意到。后来,规矩变了,不叫乘客下车,而是日本兵上车检查,乘客全体起立。有一次,杨绛起来得慢了,被日本兵觉察。日本兵见她低着头,走过来用手指将她的下巴猛地一抬。杨绛大怒,喝道:“岂有此理!”

  车上顿时鸦雀无声。日本兵对她怒目而视,她不能“挑衅”对视,只好气冲冲地瞪着车窗。相持了一会儿,乘客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,日本兵终于转身下车,还几次回头看杨绛。杨绛保持原姿势一动不动。车开动后,乘客们像死而复生一样,议论纷纷,杨绛的同事说:“啊唷,你吓死我啦,你发痴啦?!”

  杨绛半晌没有开口,第二天,她就换了一条远路去学校。

  抗战时期,知识分子大多面临生活的艰难。一部分人在利诱之下做了汉奸,另一部分坚持抗日的过着颠沛流离、入不敷出的生活。前者杨绛绝不会做,后者杨绛又不能做。钱钟书是书生本色,不擅生计。为了让钱钟书和女儿过稍微体面的生活,她当过中学校长,给富商小姐做过家庭教师,也做过小学代课教员。1943年,日本人接管了工部局北区小学,杨绛立即辞职。家里没了稳定的经济来源,怎么办?

  

杨绛、钱钟书及女儿合影

  恰在此时,陈麟瑞、李健吾请他们夫妻俩下饭馆,这两人都是写剧本的,鼓动杨绛也写一出戏。杨绛在苏州东吴大学求学时,就是班上的笔杆子,听好友一说,心动了,很快编了个故事。故事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,讲述了一群“上流人物”的下流品性。女孩李君玉因为失去父母前来投靠亲戚,却遭到各位舅舅的排挤,最终得到了舅公的爱怜,认作孙女,继承遗产,让等着舅公遗产的舅舅们都落了空。杨绛觉得故事的结局可谓称心如意,便取了个标题《称心如意》。这就是她的处女作。

  几天后,李健吾高高兴兴地打来电话:“你的剧本被黄佐临看中了,马上排演,就要出广告了,你用什么名字?”杨绛的本名是杨季康,她不敢用本名,怕出丑,忽然想起家人说快了,会把“季康”叫成“绛”,就回答李健吾:“叫杨绛吧!”1943年,黄佐临执导、李健吾客串舅公的舞台喜剧《称心如意》上演,大获成功,红遍上海。

  生计问题就此解决了。杨绛请朋友们吃了一顿馆子,自己家里也能吃上酱鸡酱肉,六七岁的女儿钱瑗已经“三月不知肉味”,高兴得吃完了肉又找肉。

  杨绛一鼓作气,1943年接着写了《弄真成假》,1944年又写了《游戏人间》,都是喜剧,政治色彩很淡,巧妙地避开了日本人的干预和压力,又能让人发笑,用笑声“表示我们在漫漫长夜的黑暗里始终没有丧失信心,在艰苦的生活里始终保持着乐观精神”。李健吾毫不吝啬地赞美好友,在喜剧文学里,“第一道里程碑属诸丁西林(代表作是《一只马蜂》),人所共知,第二道我将欢欢喜喜地指出,乃是杨绛女士”。

  

1962年杨绛与丈夫钱钟书合影

注释:

① 节选自《先生们 他们传承了中华文明的气脉》“杨绛:这个时代最惦记的隐士”一文,《环球人物》杂志社编,北京:现代出版社2016年版。

② 钱钟书(1910年-1998年),江苏无锡人,原名仰先,字哲良,后改名钟书,字默存,号槐聚,曾用笔名中书君,中国现代作家、文学研究家,与饶宗颐并称为“南饶北钱”;著有《围城》《谈艺录》《管锥篇》等名作,夫人杨绛。

③ 现上海市静安区闸北第一中心小学。

老年杨绛

2018年9月 | Design by 蔡喆炯